近期兩件事在業界喧囂:一件是小米成立9周年,4月9日的小米舉行“米粉節”,當天銷售額超過19.3億元;另一件是蘋果5G手機缺“芯”,其與高通、三星的各種新仇舊怨,鬧得業界沸沸揚揚。這兩件事看起來沒有關聯,但其中所揭示的某些道理確有相關性:無論什么時候、無論什么商業模式,都必須將產業的核心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,不然總有一天會“行船難”。
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在關于小米9年的演講中介紹了小米九年的重要節點和關鍵轉折。創立之初只用了兩年半時間,小米就做到了*三,但其后就開始下滑。雷軍講了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的話:“其實(下滑的)原因很簡單,光有互聯網思想遠遠不夠,如果我們對傳統制造行業的經驗缺少敬畏之心,缺少愿意學習的心態,我們打不贏這場仗。無論我們掌握了多么先進的武器,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一定會輸的。” 后來的小米之所以能夠再起來,是因為從2016年開始進行補課,向傳統產業學習,放下身段逐個對標,才有了第二個奇跡發生。小米在2017年重回了第四的位置,2018年銷售突破了1億部。
雷軍的話和小米的故事道出了一個道理:互聯網手機企業,如果沒有良好的產業基礎,如果沒有傳統制造經驗,一樣走得不遠;如果不掌握產業的核心關鍵,就難免有被人“拿捏”的一天。三年前小米遭遇了制造和供應鏈的“坎”,現在蘋果手機遇到了5G芯片的“劫”。
應該說,核心技術、核心能力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,這個道理蘋果是懂的,但似乎覺悟得有點晚,因為它前些年一直在智能手機的江湖上如魚得水,各路供應商基本上都是“巴結”蘋果的路線,蘋果總覺得危機不會來的那么快,所以自研5G芯片進行產業鏈“補課”的行動,起步就有點晚了。
照理說,能夠設計出處理器芯片的蘋果做通信基帶芯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。但事實上有計算技術的積累并不一定就能在通信技術上通吃,而且隨著通信標準演進、技術復雜度提升,基帶芯片的門檻也越筑越高,在從 3G 到 4G 的轉換過程中,曾經提供基帶芯片的TI、博通、Marvell 等諸多芯片廠商,紛紛退出智能手機芯片的江湖,而5G之后,對技術的挑戰將進一步加大。
這里需要提及高通與蘋果的關系。高通一直在通信芯片領域擁有優勢,雖說在4G時代優勢因諸多進入廠商有所削弱,但依然強勁。在此之前蘋果的基帶芯片是采購高通,其后由于擔心“一棵樹吊死”有風險,采用高通和英特爾雙供貨。自從蘋果與高通戰打得不可開交之后,蘋果就采用英特爾的基帶芯片,但之后頻頻爆出“信號門”事件。
有消息稱,蘋果自研的5G手機芯片將在2020年流片,早要到2021年才能問世,預計采用臺積電的7nm工藝打造。盡管說5G在這期間市場的需求量未必有多大,但在2021年之前這個空當期,如果蘋果不能夠在此期間推出5G手機,則意味著話語權的削弱,這將使下滑中的蘋果再次蒙霜,所以蘋果必須搭上5G手機的班快車。從目前有能力提供手機基帶芯片的供應商名單來看,采購高通似乎不太可能了,而蘋果希望依賴的新東家英特爾的手機5G芯片預計快要到2020才推出,于是蘋果轉而投向的三星半導體,但因與三星手機的競爭關系,蘋果此前鬼使神差地將一直交給三星代工的iPhone的A系列處理器芯片移到臺積電,又使得三星半導體與蘋果的關系交惡,這次當蘋果向三星提出采購5G手機芯片時,三星竟然以“產能不足”婉拒了蘋果。于是才有了上周處處碰壁的蘋果將要采購華為海思的5G手機芯片的傳聞。